英汉/汉英翻译课程属于校级“一流”建设课程、省级孵化课程,为了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提升教学效果,教学团队在王薇老师的带领下,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重新架构。无论是课程资源,还是评价体系的建构,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,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,将合作学习和混合式教学融为一体,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、专业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。近期,翻译团队老师充分运用线上资源,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线上教学要求,不断完善教学内容,创新教学模式,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,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反馈。
在课程开始之前,翻译团队给学生们写了一份《线上课程教学计划告学生书》,让学生对于授课形式、课程要求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。课程将obe设计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之中,让学生时刻清晰自己的目标。另外,翻译团队基于已有的教学成果,继续搭建丰富的课程资源。为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,各位老师充分发挥学习资源优势,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视角、多方位、多样式、具有代表性、时代性和典型性的优质资源。
课前准备 利用中国慕课抓牢预习环节
在每节课程上课之前,学生需要利用中国慕课进行充分预习。预习视频内容针对性强、时长适度,一方面避免了海量资料的学
习而削弱了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,另一反面也降低了学生上课时理解困难,切实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。
课堂互动 利用课堂测验、提问及讨论激励学生
在课堂上,首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进行评测,并将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。根据评测及学生的预习情况,在课堂上适当调整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;扩充翻译实践内容,将课前线上所学的翻译技巧尽可能应用到翻译实例中。同时,为避免学生在学习中“搭便车”或游离在学习之外,翻译团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下达任务,采用随机抽点角色而非学生姓名的方法,保
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小组的讨论或其它任务的执行中。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多样:限时选择练习题、讨论题、翻译实操与讲解等。系统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,计入学生平时成绩,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上课积极性,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和自主学习的作用下,不断加强自己对于翻译及翻译实践的体验感。另外,在课程结束前10分钟,再次进行总结测验,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、加强本课知识点的应用学习。
课后检查 通过教师团队总结与反思优化教学模式
教师在课后会实时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如课堂笔记等进行检查,并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布置课后作业。另外,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束后召开会议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。
第一周课程结束后,大家对于课程的反思总结主要有几个方面:一,线上授课受限于网络环境,所以教师必须提前进入课堂,调试设备,做到备课充分,将相关资料提前发与学生,避免网络拥堵;二,上课中,针对练习题中的错误逐一讲解,以答题卡的形式不定时监测学生学习效果,因举手发言连麦人数受限,采用学习小组为单位,组织学生派每组代表举手发言进行师生互动;合理利用讨论区,跟学生展开互动;三,在线所有活动,如慕课堂、慕课、qq群和直播平台中学生的有效参与,应当合理赋分,计入平时成绩课程表现,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;四,线上课程需要进一步结合新文科要求和课程思政,提升学生翻译能力、双语转换能力的同时,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、思辨能力及文化自信。
疫情期间,由于翻译团队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,汉英翻译课程线上教学取得了积极反馈和良好效果。翻译团队将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,优化教学模式,不断取得新的成绩,助力课程建设。